生态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生态学报》2019年20期

 
 目录
中国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及效益评估专栏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 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王克林;周华坤;冯晓明;李宗善;7333-7343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 王晓峰;马雪;冯晓明;周潮伟;傅伯杰;7344-7355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王壮壮;王浩;冯晓明;王晓峰;张立伟;傅伯杰;7356-7366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的综合效益评估 张毅茜;冯晓明;王晓峰;傅伯杰;周潮伟;7367-7381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土壤干燥化:问题与展望 杨磊;张子豪;李宗善;7382-7388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及概况 杨艳芬;王兵;王国梁;李宗善;7389-739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宗善;杨磊;王国梁;侯建;信忠保;刘国华;傅伯杰;7398-7409
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理念与模式 陈亚宁;陈亚鹏;朱成刚;李卫红;7410-7417
西北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综合效益评估 康婷婷;李增;高彦春;7418-7431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王克林;岳跃民;陈洪松;吴协保;肖峻;祁向坤;张伟;杜虎;7432-7440
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退化现状、恢复措施、效应与展望 张骞;马丽;张中华;徐文华;周秉荣;宋明华;乔安海;王芳;佘延娣;杨晓渊;郭婧;周华坤;7441-7451
北方风沙区生态修复的科学原理、工程实践和恢复效果 李昂;王扬;薛建国;任婷婷;魏存争;田秋英;白文明;白永飞;黄建辉;姜勇;程玉臣;孙海莲;徐柱文;赵玉金;韩兴国;7452-7462专论与综述
植物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吴建平;王思敏;蔡慕天;吴彬;7771-7779学术信息与动态
国际城市森林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Ⅴ共被引分析 袁轶男;刘兴诏;聂晓嘉;阙晨曦;吴沙沙;兰思仁;7780-7787
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启未来十年的行动和成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介评 华廷;赵文武;7788-7791
基于空间距离指数的中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李振亚;魏伟;周亮;郭泽呈;颉斌斌;周俊菊;7463-7475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孙天成;刘婷婷;褚琳;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7476-749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例 许丁雪;吴芳;何立环;刘海江;江源;7493-7501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交互关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欧阳晓;朱翔;贺清云;7502-751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莱州湾-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生态连通性评价 刘玉斌;李宝泉;王玉珏;陈琳琳;李晓炜;侯西勇;7514-7524
基于生态供需视角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张豆;渠丽萍;张桀滈;7525-7537
两类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河流水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刘琦;田雨露;刘洋;许丁雪;李洁敏;江源;7538-7546
基于MSPA分析方法的市域尺度绿色网络体系构建路径优化研究——以招远市为例 高宇;木皓可;张云路;田野;汤大为;李雄;7547-7556
亚热带季风区城市典型绿化屋顶的径流削减效应 徐田婧;彭立华;杨小山;何云菲;姜之点;7557-7566
近50年京津冀气候舒适度的区域时空特征分析 曹云;孙应龙;吴门新;7567-7582
北京市妫水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林海;王源;李冰;7583-7591
北京市妫水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林海;蔡怡清;李冰;董颖博;李阳;7592-7601
浅表层水稻土N2O消耗能力及其与N2O还原微生物的耦合关系 王玲;李昆;宋雅琦;公勤;李兆华;7602-7610
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 刘璐;赵常明;徐文婷;申国珍;谢宗强;7611-762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岷江中下游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潘洪义;黄佩;徐婕;7621-7631
盐碱胁迫对海岛棉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严青青;张巨松;徐海江;李星星;王燕提;7632-7640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细根形态对氮磷添加和幼苗密度的响应 余明;蔡金桓;薛立;7641-7648
放牧对大针茅草原建群种与优势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 张峰;杨阳;乔荠瑢;贾丽欣;赵天启;赵萌莉;7649-7655
气候变化和不同强度造林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林分信息和地上生物量的长期影响 罗旭;梁宇;贺红士;黄超;张庆龙;7656-7669
敦煌阳关湿地芦苇叶性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张剑;包雅兰;宿力;王利平;陆静雯;曹建军;7670-7678
三江平原碟形洼地-岛状林土壤氮磷空间分布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梁晨;殷书柏;刘吉平;7679-7685
间伐和凋落物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刘旭军;程小琴;田慧霞;刘莉;韩海荣;7686-7696
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李雨;吴鹏飞;龙伟;马金豪;7697-7708
41年罗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的演进与孤立生境的形成 马超;王夏冰;刘畅;7709-7721
近10年湖北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赵维清;李经纬;褚琳;王天巍;李朝霞;蔡崇法;7722-7736
地质封存CO2泄漏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韩耀杰;张雪艳;马欣;纪翔;7737-7744
外源H2O2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任艳芳;何俊瑜;杨军;韦愿娟;7745-7756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构建及应用 温庆志;孙鹏;张强;刘嘉敏;史培军;7757-7770
《生态学报》2020年征订启事 7794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学术规划网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